2015年12月17日

2015期末報告。

(photo credit: Kevin Dinkel@flickr)
Dear friends,

在明年初發表正式的2015年度工作報告之前,先跟大家簡要(我儘量啦XD)報告下半年的運作狀況(期中報告看這裡)。

2015年7月7日

2015期中報告。


photo credit: via photopin (license)


遇到這種創業點子我們就會特別小心。大家都知道但竟然沒人做,表示一定有很複雜的問題。」一位最近認識的朋友聽了我們協會在做的事,他說這好像沒什麼特別的,但話鋒一轉說了這段話。確實,隨著我自己投入愈多、愈覺得對這個議題的理解不夠。

2015年3月18日

2014年度報告。



Dear friends,


慈濟的風波讓公益組織財務透明,以及相關治理問題成為爭議焦點。偶有人會問起我的意見,最近在NPOst寫的從慈濟看台灣公益組織財務透明」一文大致上可以概括:問題在於缺乏誘因、強制力及標準。單純要求公部門加強查核力度可能沒有太大實效而且可能造成更多行政負擔,而資訊透明才是減輕公部門干預並能取得公眾信任最好的方式。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法制環境不健全的問題,畢竟在這片迷霧裡,到底只是被動不揭露,還是刻意不揭露,或是真有弊端,是很難被加以區分的,法律既是道德的最低標準,我們還是要畫出界線來。

同時,也希望利害相關人能更理性討論這些相關議題,例如公益組織閒置資金能否投資金融商品,如果台灣不行那為什麼美國可以?是不是在一定的額度和內部控制程序裡,包含核准和停損機制等,可以有一定的空間?直覺式地認為善款不能被拿去做投資大加撻伐,只會壓縮公益組織運作和管理正常化的空間。

需要努力的事情還很多,慈濟事件讓大家比較理解這件事有多麼重要,而且有多麼需要被討論及處理。

去年參與了五場演講,寫了近十篇文章,也在公益平台的「中小型NPO會計實務手冊」幫了一點點小忙。今年初完成電子書「公益觀察2014」,算是總結這幾年累積的思考。這次我們也以電子書的型式發表協會2014年年報,在即將到來的年度會員大會帶入「公司治理」的精神,以一個明明年度收支不到三萬元的組織來說真是搞得有點太大了(笑)。希望這些實驗性的做法能帶來一些不同的刺激,當然也是自我要求。也因為年報已鉅細靡遺地說明去年及今年的協會狀況,就不再多提了。

318滿一年了,時代風雲變幻。覺得這個社會不夠好,就挽起袖子做點什麼去改變它,我是這麼想的。

祝安好,


Simon

2015年2月17日

回顧。



(logo設計:溫雅貴、盧昱秀)

「過去我們都是委外給會計師事務所,今年因為型態有改變,改成個別聘任,」承辦人員在電話那頭對一頭霧水的我扼要說明,「因為您也列名在最近出版的〈中小型NPO會計實務手冊〉,我們都在讀,所以才找到您。」

這封email幾天前差點被我當詐騙信刪掉,是勞動部某分署邀請我擔任該區域今年度「多元就業方案」的財務組諮詢委員。對於有機會跟草根性公益團體或社會企業實地訪視接觸當然再樂意不過﹣當初覺得對個別組織諮詢太花時間想更有效率地推動變革,如今有一點點制度及輿論層面的進展,回過來再投身田野之中也算是路線的再確認和反省。

把腰彎得夠低,才能看見別人的汗水。

對於這段由實務手冊串起的機緣,順藤摸瓜想起關注公益事務所經歴的事情,咻咻咻地各個畫面閃過腦海。雖然覺得低調做實事比較重要,但有的朋友知道我在過去近三年投入公益組織財務透明及治理議題,大多數朋友或許還不清楚。做為一種紀念,或者以後不必再向人重複解釋為何如何走上這路,或者作為大家上班摸魚等放年假的讀物(!),似乎也是時候交代一下來龍去脈了(文長慎入)。